电话:021-64676547 或 微信:Z1025983286
近日,乘地铁1号线到呼兰路站下,沿着共和新路朝北走一会儿,就看到一道近百米的涂鸦墙,引导人们走上高架桥,径直到达智慧湾。在桥上,看到蕰藻浜对岸矗立着一间间集装箱式的创客空间。后面的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招牌十分醒目。这就是著名的智慧湾科创园。久仰大名,如今身临其境,一定要好好参观一下。进入 “智慧湾”园区,一座造型别致的小桥首先印入我们眼帘。桥体下方是混凝土结构块样件。这是世界最长的3D打印混凝土桥梁,长26.3米,宽3.6米,拱长14.4米,造型仿古代赵州桥,于2019年1月12日正式落成。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南置地数字建筑研究中心和上海智慧湾投资公司联合建造的这座步行桥,显示了中国的3D技术从研发向应用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也表明中国的3D打印混凝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据智慧湾投资公司陈董事长介绍:目前,世界上共有3座3D打印混凝土人行桥。2017年2月6日,西班牙阿尔科文达斯市架设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混凝土制成的3D打印人行桥。桥长12米,宽1.75米,是全球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同年10月,荷兰正式宣布世界首座3D打印混凝土桥建成并投入使用。该桥长8米,厚0.9米,桥梁可承重50吨,但只供自行车和行人通行,预计使用寿命30年。这座桥的四周集聚着众多3D打印创客团队,他们的到来更增添了园区的科创氛围。来到3D打印一条街,两旁的商店都是以3D打印为主题,如世界首个“千人打印”3D工场,在2019年国庆期间,举办了点亮“中国”,共筑中国梦的3D打印嘉年华活动。行走在园区的很多场所,都能看见一个个形态各异的3D打印休闲座椅、花瓶、小饰品等。园区内相继落户了诸多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如梅派青衣史依弘剧场、音乐家宋思衡工作室、适合社区消费的“邻嘉影院”等。COCO旗舰店,据说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而“猪廊”则是一家可以撸猪的小店,布置精巧、典雅,深受年轻人的青睐。圣拉维高端婚礼会所也进驻园区。会所内设有几间大小不一、场景不同的宴会厅或摄影室。据介绍,一到节假日,这里宾客盈门,生意兴隆。园区内一个个色彩明艳的“集装箱”内,驻扎着一家家充满活力的文创企业。如靠近吴淞江一侧的“集装箱”内,就是80后音乐家宋思衡的多媒体音乐工作室。桌上摆着宋思衡花“小心思”搭的乐高航天器。他会在这里把玩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和机器人一起互动演奏,每年带来数场精彩活泼的音乐会。在宋思衡工作室不远处,这里还会有霍尊天韵乐府工作室、罗威治愈系音乐工作室等。园区的中央大道两旁有紫薇街、枫树街、樱花街等,对应路名分别种植着相应的植物。商业街区中,有别具一格的面包店、3D打印咖啡、小日子食集……,甚至还有0—3岁托幼所等。园区内有VR-AR体验馆、智能微制造展示馆、未来空间人工智能展示中心、麻省理工微观装配实验室、机器人体验馆等场馆。还有一些休闲运动设施,都是由国内著名品牌商前来经营。如大型橄榄球场、屋顶足球场、游泳瑜伽馆、体能训练馆等。总之,走在智慧湾科创园中,会有一种园区、街区、社区的融合感。据陈董事长介绍:科创和科普是需要和场景相连的,如此,参观者来到园区,会对3D打印、人工智能等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另一方面,由于加上了科普和科创元素,园区企业也形成了自身独有的IP,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和接受,成为他们的忠实客户。未来,园区内的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普通观众,还有望形成更多奇妙的融合,互相激发更多的灵感创意与合作机会。作为宝山区“一号创新带”核心园区和实行个性化定制的新型活力园区,智慧湾科创园自开园以来先后获得市级文创园区、上海科普公园 、上海市四星级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首批50家“上海市民休闲好去处”等荣誉。短短两年半的时间,智慧湾已连续开发了三期,入驻企业338家,集聚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员工5000多人。园区入驻率超过80%,年产值约6亿元,创税达6000万之多。目前,园区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前来参观者越来越多。许多企业、投资商慕名而来寻求合作。园区参观的最精彩之处,就是“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由“上海智慧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创办,于2016年9月建馆试运行,2017年7月19日,经国家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授牌为“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并正式向公众开放。 2018年1月,博物馆被评为“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同年7月,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上海市专题性科普场馆”。博物馆建筑面积约 5000 平方米,馆内共 6 层,收藏了 2000 多件3D打印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成果。馆内有常设展厅、主题展厅、3D打印材料图书馆、3D打印研究中心、创意廊、互动展厅、映像展厅、3D空中花园、3D儿童活动中心 9 大功能区,兼具科技文化教育、科技体验等多重功能。博物馆建筑是由原来的纺织物料仓库改建而成,首层主要是展览各类中小3D打印艺术品件。沿着石阶一层层走上去,两边盘旋而下的白色坡道,是原有纺织原料运输通道。二层展厅常年展览各类3D打印服饰、椅子、家具,以及部件装饰。在3D打印材料图书馆内,收藏涵盖了全面的3D打印材料,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化学工程、医疗、工业设计、电子消费、文化创意领域在内的3D打印材料知识体系。不断更新的3D打印材料库,保证了新材料数据库的完善。博物馆的“3D打印研究中心”,涵盖了市场主流的3D打印设备,其完整的增材制造解决方案能够为增材制造教育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上机实践,同时也满足了3D打印应用服务的需求。其中有一台是美国人送的早期3D打印电脑设备,虽然外观比较老式,但性能还是比较实用的。博物馆顶层是3D打印图书馆,并提供可打印消费者头像的咖啡,十分有趣。前不久参观浙江机电学院时,也参观了校内的3D打印实验中心。但比起这里,其规模和技术研发应用范围都小了很多。据陈董事长介绍: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体现形式,面向社会大众,为社会提供服务。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对于推动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将3D打印技术进行科普。以博物馆作为载体,科学普及3D打印技术,教化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应用3D打印技术。通过科学普及推动科技创新。其次,是推进“3D打印+”示范性应用。不断引入创新前沿的应用案例、研究成果,积极促进3D打印在各领域的渗透。经常性举办各类3D打印沙龙、论坛、研讨会。最后,博物馆也是大学生增材制造教育的实训、实践、实习基地。已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整合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打造完善的3D打印生态圈。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链接优势资源,提供一站式的增材制造解决方案。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与“3D打印创客空间”紧密连接,以创新共享技术平台为基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效整合条块资源,构建集设计、研发、实验、孵化、科技金融、国际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支撑数据资源共享,为科创团队的成果转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世界上的3D打印从研发到应用,也只有近30多年历史。1986年,Charles Hull开发了第一台商业3D印刷机。1993年,麻省理工学院获3D印刷技术专利。1995年,美国ZCorp公司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唯一授权并开始开发3D打印机。2005年,市场上首个高清晰彩色3D打印机Spectrum Z510由ZCorp公司研制成功。2010年11月,世界上第一辆由3D打印机打印而成的汽车Urbee问世。2011年6月6日,发布了全球第一款3D打印的比基尼。2011年7月,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3D巧克力打印机。2011年8月,南安普敦大学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的飞机。2012年11月,苏格兰科学家利用人体细胞首次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2014年1月22日,美国航天局(NASA)出资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研发出“轮廓工艺”3D打印技术,24小时内就可以印出大约232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子,只要一个按键就可以操控机械打印出房子。由于大大节约了建筑时间和建筑成本,该技术让人类在移民月球或火星后可以就地取材,快速并且批量打印出“外星屋”。这些重大发明和应用,都非常可圈可点。新出版的一些科幻小说,又将未来的4D打印和5D打印等新一代高科技的场景应用,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观后,我联想起正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中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课题,建议陈总抓住机遇、资源整合,充分挖掘区域优势潜力,可与交通学校、出版学校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3D打印可与长三角中华职教社联盟、浙江机电学院等,结为战略联盟,将“智慧湾”打造成为职业培训教育的创新实训基地。同时,也是为了迎接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在上海举办,争取将3D打印纳入世界技能大赛新增项目中,“智慧湾”科创园成为世界技能大赛3D打印赛点,促成“智慧湾”与上海及长三角的职业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责任编辑:晓东,更多交流与合作,欢迎添加微信号:Z1025983286(请注明来意)
— —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上海双创城市更新研究院”成立
2020年1月11日,首届虹桥投资发展论坛暨虹桥基金小镇落成仪式在上海虹桥基金小镇会议中心举行。会上,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常委、副区长沈军,东浩兰生集团董事长王强、总裁曹炜,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总经理张赛美,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上海市创投协会会长王品高等出席并致辞。共有来自长三角区域200多位基金、机构、企业和媒体代表出席见证了基金小镇的落成及“上海双创城市更新研究院”签约揭牌。
“上海双创城市更新研究院”是由上海双创投资中心和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两方秉持优势互补、模式创新之核心理念,以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为支撑,本着“紧密合作、资源整合、互相支持、共创共赢”的原则合作共建。
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为深入推进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起设立的一家专注战略新兴领域的基金及项目投资的创新投融资平台。目前管理资金规模400亿、管理基金数量20多个。承担上海双创城市更新研究院业务的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近年来已在上海各区、长三角及其它区域重点城市完成了近百项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领域的项目,其中包括:《中钢集团上海碳素厂整体转型》、《东方国际集团上海五维园区整体转型》、《申能集团吴淞煤气厂整体转型》、《交运集团宝山地块整体转型对接》、《郑煤机集团厂区整体转型》、《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厂整体转型》等。
上海双创城市更新研究院的成立,将为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拓展城市更新业务、打造双创企业集聚平台发挥重要的咨询、规划和智库作用。
关于我们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简称SIITD)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注册的综合性研究咨询机构。专注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的探索与实践,围绕空间调整推动转型、技术创新带动转型、资本助力撬动转型、产业政策引导转型、人才培养支撑转型五大重点,旨在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案例,协助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各类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探求转型路径,实现项目落地,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是集政策理论研究、规划方案编制、项目咨询服务、新型产业导入、空间运营管理、论坛培训考察、信息指数发布,以及汇集各类优质资源的综合性、开放式、实操型、互动化的共创共享共赢产业服务平台。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与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汇聚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的研究、策划、规划、投资、运营等领域专家资源,拥有规划编制、项目策划、产业导入、资源对接、企业服务、指数研究、运营管理等多方面高水平团队。